死亡运动之马拉松 - 芝加哥命案分析心脏病是主因
“坚持,一定要坚持”查理·希伯尔在芝加哥马拉松赛赛程过半后,仍不停的往身上浇着水,他默默地给自己鼓着劲,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坚持跑完全程,虽然今年已是35岁的年龄,但他是一名警官,平日生活习惯良好,也不乏锻炼,完成马拉松应该不成问题。
然而,悲剧在他努力的跑完了18英里后发生了,毫无征兆地,查理瘫软在煞白的马路上,很快地,脉搏停止了跳动。等到医护人员赶到并将他送往当地医院时,魂魄已经悄悄离开了他的身体。当天下午一点,这位倔强的长跑爱好者被宣布死亡。
据主治医生介绍,查理·希伯尔患有二尖瓣脱垂,过于激烈的运动,导致心源性猝死。心性猝死是指在既往健康的状态下因非创伤性原因引起的意外心脏骤停,并于发病6小时内死亡,它是运动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2004年10月17日,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暨第5届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过程中,两名业余选手
——北京某大学学生和某长跑俱乐部联队队员猝死。一年后的10月16日,在2005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又发生了相似的一幕,一名26岁的业余选手猝死。而究其死因,都和心源性猝死离不开。
当然,引发死亡的还有炎热的天气和马拉松恶劣的外界条件也是容易发生悲剧的根源。“那天的气温很热,街上没有一点风,空气出奇的潮湿。”一名参赛队员回忆着当时芝加哥马拉松赛的情况,据估计,当天早上的温度已高达二十度,随着比赛的进行,气温更是急剧攀升到31度,这时候,很多的参赛者已经出现体力不支,严重脱水等状况。
因为马拉松距离很长,管理也相对困难。本次芝加哥公路赛的主办官员解释说“水都是放在桌上由参赛者自己拿去。很多队员在炎热的天气下,用矿泉水浇在身上用来降温,而不是必要的补给,导致后面很多选手没有足够的饮用水导致最后严重脱水。”
即便如此,大多数人认为主办方不应该为自己开脱,有人甚至认为“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组委会在比赛进行了三个半小时后才宣布中止,是一件很残忍,很不人道的事情。”
历史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啦!”公元前450年斐里庇得斯在雅典城的中央广场激动地大叫后倒地,那时,马拉松便有了死亡的味道。
40公里又200米,一个马拉松的距离,一个从生到死的尺度。2007年的10月8日,又一个完好的生命因为马拉松而丧命。
链接:
芝加哥马拉松:
创办于20世纪70年代,自1997年起,连续3年创造出惊人的成绩,从而成为全美最好最大的马拉松。环形的路线平坦、宽敞、速度很快,起点和终点都在位于密歇根湖畔辽阔的格兰特公园。这条路线充分展示了芝加哥的迷人之处,从市中心的摩天大楼到城市的北部,西部和南部不同种族的聚居区,这些都是很多旅游者从没看到过的。
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
指由于二尖瓣装置异常,造成瓣膜在心室收缩期异常地脱入左房。此约1/4~l/5的患者无症状。症状多为非特异性,以间隙性、反复性、一过性为特点。半数以上有胸痛,位于心前区,为钝痛,锐痛或刀割样疼痛,可以是一过性,亦可持续数小时,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一。偶尔可有典型心绞痛症状。胸痛可能是由于脱垂的瓣叶使乳头肌及其周围左心室壁过度牵张,引起缺血和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约半数有心悸,少数有头晕和晕厥。活动时心电图连续监护发现,心悸和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不高。晕厥亦可出现在无心律失常时。40%患者有气短、乏力症状。如有严重二尖瓣返流,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症状。偶尔有一过性脑缺血表现。除了上述与二尖瓣功能紊&#
20081;及并发症有关的症状外,患者可有焦虑不安、过度换气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